反渗透纯水机因其出色的过滤效果,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、细菌、病毒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,为我们提供安全、纯净的饮用水,受到了众多家庭的青睐。不过,在使用过程中,很多用户会对纯水机产生的废水感到困惑,其中一个常见问题就是:反渗透纯水机的废水要一直开着吗?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。
反渗透纯水机的工作原理
在搞清楚废水是否要一直开着之前,我们得先了解反渗透纯水机的工作原理。反渗透纯水机的核心部件是反渗透膜,其孔径非常小,大约在 0.0001 微米左右。这个孔径有多小呢?打个比方,细菌的直径通常在 0.5 微米到 5 微米之间,病毒的直径在 0.02 微米到 0.3 微米之间,而反渗透膜的孔径比细菌和病毒都要小得多,甚至比最小的细菌 “绿脓杆菌”(直径 3000×10m)和流感病毒(直径 800×10m)还要小。正是因为如此小的孔径,反渗透膜能够有效地阻挡水中的无机盐、重金属离子、有机物、胶体、细菌、病毒等杂质,只允许水分子通过。
当自来水进入纯水机后,首先会经过几道预处理滤芯,如 5um PP 绵滤芯,它主要用于拦截水中的铁锈、泥沙等大颗粒杂质;颗粒活性碳滤芯则负责吸附水中的余氯、异味和部分有机物;1um PP 绵或压缩活性碳滤芯进一步过滤更小的颗粒杂质,为后续的反渗透膜过滤提供相对洁净的水源。经过预处理的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,获得足够的压力,然后进入反渗透膜。在压力的推动下,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,成为我们可以直接饮用的纯水,而那些无法透过膜的杂质则随着水流被浓缩,形成了废水。
废水产生的原因
那么,为什么反渗透纯水机会产生废水呢?这其实与反渗透膜的工作特性密切相关。在反渗透膜工作时,水中的含盐量随着水流过膜表面不断增加,水的渗透压也随之不断增大。当渗透压增加到与增压泵提供的压力相等时,水就无法再通过反渗透膜流入净水一端。此外,由于水中矿物质浓度持续上升,一些矿物质会在反渗透膜表面沉积下来,逐渐堵塞膜的孔隙,导致反渗透膜的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也降低。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,保证反渗透膜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,所有应用的反渗透膜都有一个将进水制成产品水的比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“回收率”。简单来说,自来水被压缩通过反渗透膜后,会变成清水和浓水两部分,清水和浓水的比例就是废水率,常见的有 “1:1”“1:3” 等。比如 “1:1 的废水比” 意味着生产一杯纯水需要排掉 1 杯废水;“1:3 的废水比” 则表示生产一杯纯水需要排掉 3 杯废水。
废水是否要一直开着
从纯水机正常运行角度看
从纯水机的正常运行角度来说,在机器制水过程中,废水是需要一直排放的。因为只有持续排放废水,才能将反渗透膜表面不断浓缩的杂质带走,防止它们在膜表面过度积累,从而维持反渗透膜的稳定运行和正常的过滤性能。如果在制水时关闭废水排放,那么反渗透膜很快就会被杂质堵塞,产水量大幅下降,甚至可能导致反渗透膜损坏,缩短纯水机的使用寿命。而且,关闭废水排放后,由于无法及时带走杂质,纯水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,水中可能会残留更多的有害物质,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纯净度。
从日常使用场景看
在日常使用中,当纯水机的储水桶装满水,机器停止制水时,此时废水管是没有废水流出的,也就不存在是否要一直开着的问题。因为机器不制水,反渗透膜没有工作,自然就不会产生废水。只有当我们使用储水桶中的水,导致桶内水位下降,机器检测到压力变化后重新启动制水时,废水管才会开始排放废水。
考虑节水因素
废水的排放确实会让一些用户觉得浪费水资源。如果您有这样的担忧,可以采取一些节水措施。比如,在废水管处安装一个三通阀,将废水引入卫生间的马桶水箱,用于冲厕;或者用桶收集废水,用于拖地、浇花等。这样既能合理利用废水,又不会影响纯水机的正常运行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收集和使用废水时,要确保废水没有受到二次污染,以免对使用场景造成不良影响。
反渗透纯水机在制水过程中废水需要一直开着,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纯水的质量。而在机器停止制水时,废水管没有废水流出,也就无需关注是否开启的问题。同时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节水方法,减少水资源的浪费,让反渗透纯水机在为我们提供健康饮用水的同时,也更加节能环保。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,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反渗透纯水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