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资源紧张、水污染严重的当下,高效水处理技术至关重要。膜技术作为先进的分离技术,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设备,为各类水问题提供有效方案。
膜技术原理与分类
膜技术利用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,依据物质特性差异分离、提纯、浓缩混合物。按膜孔径和分离特性,主要分为微滤(MF)、超滤(UF)、纳滤(NF)和反渗透(RO)。
微滤:孔径 0.1 - 10 微米,能去除悬浮颗粒、细菌、部分胶体等,操作压力 0.01 - 0.2MPa,运行成本低,常用于预处理。
超滤:孔径 0.001 - 0.1 微米,截留 1000 - 100000 道尔顿大分子,如蛋白质、病毒等。常温运行,无相变,能保留有益矿物质,降低浊度和细菌含量,用于饮用水净化、工业废水处理等。
纳滤:孔径约 0.001 - 0.01 微米,对二价及多价离子截留率高,可去除硬度、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,保留适量有益矿物质,操作压力 0.5 - 2.0MPa。
反渗透:孔径仅 0.0001 微米,能截留几乎所有杂质,产水水质高,满足高纯水需求,但操作压力 1.5 - 10MPa,能耗大。
膜技术在不同水处理设备中的应用实例
饮用水处理设备:家用净水器常用超滤 + 活性炭工艺,超滤除杂质,活性炭吸附余氯等,改善口感并保留矿物质。城市饮用水厂则将超滤或反渗透与常规工艺结合,超滤替代砂滤提升微生物和有机物去除效果,反渗透深度除盐,应对水质恶化,产出优质饮用水。
工业废水处理设备:工业废水含多种污染物,膜技术优势明显。电镀废水处理中,纳滤和反渗透截留浓缩重金属,实现回收和水回用,降低成本与污染。印染废水处理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组合,超滤除大分子,减轻反渗透膜污染,反渗透深度除小分子和盐类,确保达标或回用。
海水淡化设备:反渗透膜技术是海水淡化主流。海水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装置,高压下,水分子透过膜,盐分被截留得淡水。多级反渗透和能量回收技术降低能耗和成本,提高产量和质量,大型海水淡化厂已广泛运营,保障沿海地区淡水供应。
膜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
膜技术虽优势多,但面临膜污染问题。膜污染指杂质等在膜表面或膜孔积累,致膜通量下降、过滤阻力增加、分离性能降低,增加运行成本,影响处理效果。
应对措施包括:预处理方面,采用强化混凝等优化工艺,去除污染物;膜材料和组件设计上,研发亲水性膜材料,改进组件结构;运行管理中,合理控制参数,定期化学和物理清洗;还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(MBR)等组合工艺,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,降低膜污染风险。
膜技术作为西安水处理核心技术,高效、节能、环保,在饮用水、工业废水、海水淡化等方面不可或缺。随着技术创新发展,膜技术将在解决水资源危机和环保问题中发挥更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