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生产和日常水处理过程中,反渗透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一个令众多用户头疼的问题便是反渗透设备容易结垢。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,降低其工作效率,还可能大幅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,增加维护成本。那么,反渗透设备究竟为什么容易结垢呢?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。
水中的溶解性盐类浓度过高
反渗透设备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去除。但如果原水中的溶解性盐类,如钙、镁、钡、锶等的碳酸盐、硫酸盐、磷酸盐等浓度过高,就容易在反渗透膜表面形成沉淀,进而产生结垢现象。例如,当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,就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,这些沉淀附着在膜表面,逐渐积累成垢。
不合理的运行参数
设备的运行参数对于其是否结垢有着关键影响。如果运行压力过高,会导致水通过反渗透膜的流速加快,使得盐分在膜表面的浓缩倍数增加,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析出沉淀结垢。另外,运行温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,温度过低时,水的黏度增加,盐类的扩散速度减慢,容易在膜表面聚集而结垢;而温度过高,虽然盐类扩散速度加快,但某些盐类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,同样会促使结垢的形成。
预处理不充分
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环节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。如果预处理不充分,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微生物等杂质就会进入反渗透系统。这些杂质不仅会堵塞膜孔,还会为盐类的结晶提供附着位点,加速结垢的进程。例如,水中的胶体物质可以吸附盐离子,形成大颗粒的聚集体,更容易在膜表面沉积。
阻垢剂使用不当
为了防止反渗透设备结垢,通常会添加阻垢剂。但如果阻垢剂的选型不正确,无法针对原水中的特定盐类起到有效的分散和抑制结晶作用,就难以达到预期的防垢效果。此外,阻垢剂的投加量不准确也会导致问题。投加量过少,不足以抑制盐类的结晶;而投加量过多,则可能会与水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,产生新的沉淀物质,反而加重结垢。
综上所述,反渗透设备容易结垢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。了解这些原因,对于用户在日常使用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,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。